
驗身計劃 | 健康檢查計劃 | Health Promise健康易
驗身計劃 | 健康檢查計劃
談到驗身計劃,很多人認為「無病無痛」,為何要檢查呢?其實健康檢查計劃有助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風險,病向淺中醫,身體檢查助你了解個人健康狀況,及早發現和治療隱疾。。當然,檢查項目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按你的年齡及身體狀況而定的。定期體檢是一種保障健康的有效手段,能夠早期發現一些無痛或症狀不明顯的疾病。
Health Promise健康易的專業醫護團隊為你提供一站式的全面身體 驗身計劃 服務,有效評估你的個人健康狀況,達致「預防勝於治療」的效果。事實上,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計劃,可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風險,即使不幸患病,亦可及早治療,從而對症下藥,提高痊癒機會。因此,定期身體檢查在「預防醫學」上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,使人防患於未然。 美邦為切合客人對身體檢查的需要而提供不同類型的全身檢查服務。包括男性、女性、銀髮族、青少年、婚前及針對性香港體檢服務,使客人能按個人需要挑選合適的驗身計劃。所以客人在購買健康檢查計劃或驗身項目前應仔細考慮個人需要,購買合適的驗身計劃。客人可因應自己對身體檢查項目的需要,選擇不同類型的身體檢查 ﹔如超聲波檢查、腫瘤標誌物檢查、生育功能身體檢查等。 美邦旨在成為身體檢查香港行業的佼佼者,並承諾繼續以專業的醫護團隊、先進的檢查儀器、認真的服務態度,為顧客提供優質體檢醫療服務。
年齡相應的健康檢查計劃項目
分齡檢查:30+
很多人認為人到中年才病痛連連。香港人生活忙碌,工時長、缺乏運動;再加上外出用膳多吃快餐,飲食大多「三高一低」— 即高脂、高鹽、高糖、低纖,其實身體可能已隱藏計時炸彈!
近年來,心臟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已有年輕化趨勢,情況令人擔憂。
建議年過30,必須定期進行身體檢查,檢查一般包括以下項目:

身體質量指數 (BMI) | 身體質量指數用以量度你的體重相對於你的身高而言是否標準,指數偏高表示你過重或肥胖。根據香港衞生署的調查所指,接近四成受訪者屬過重及肥胖,情況令人擔憂。肥胖較易引致各種慢性病,如心臟病、糖尿病、中風等。實在不容忽視! |
血壓 | 今時今日,高血壓已不是長者的「專利」!30多歲人士亦有機會患上高血壓。高血壓又稱為「隱形殺手」,往往亳無徵兆,患者只在度血壓時才得知血壓高!事實上,每三位成年人就有一位患高血壓,當中有半數並不知道自己患病。為防「隱形殺手」來襲,及早檢查是關鍵。 |
血糖 | 驗血就能知道你的血糖水平。如你的血糖過高,就會透過尿液排出,即患上糖尿病。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,約半數二型糖尿病患者在50歲前已發病,而且更有高達兩成患者在40歲前已確診3,可見糖尿病已有年輕化趨勢。血糖過高可能亳無徵兆,必需檢查才得知。 |
血脂肪 | 驗血就能知道你的血脂肪水平,血脂 (膽固醇) 過高可謂慢性病的一大風險因素。膽固醇高會令心臟血管較易積聚脂肪,引致心臟病、中風等。及早檢查可發現水平偏高,從而及早檢視現時生活習慣,甚至接受治療。 全面的血脂肪檢查包括總膽固醇、高密度膽固醇 (好膽固醇)、低密度膽固醇 (壞膽固醇)、三酸甘油脂等。 |
靜態心 電圖 | 心電圖可記錄心臟節律和心電活動,反映你的心臟健康。如心臟機能出現問題,心電圖會顯示心臟電流的改變,從而有助醫生初步診斷出心臟的問題。 |
胸肺X光 | 胸肺X光一般用以檢查胸肺有否損傷、肺炎、肺結核、肺積水、腫瘤,或心肌有否發大等,這對於吸煙人士來說尤為重要。吸煙人士患上各種肺病的風險較非吸煙人士為高,因此胸肺X光可及早發現肺部問題,及早診治。 |
分齡檢查:40+

人到中年,某些疾病會不知不覺來襲,各種疾病的發病率也隨之上升,尤其是心血管疾病。因此,在恆常檢查中加入以下項目就可倍感安心。
此外,就不同性別而言,應注意的範疇也有所不同:
女性 | 男性 |
---|---|
隨著女性步入更年期,因缺乏荷爾蒙的保護,各種婦女疾病亦不請自來。因此,這階段的女性應額外進行以下檢查: | 不但女性在更年期後面對種種危機,男性亦不能倖免。此年齡的男性應額外進行前列腺檢查: |
乳房超聲波或乳房造影檢查 每17名婦女中就有一人有機會在一生中患上乳癌。發病年齡方面,50歲以上婦女患乳癌的機會較高,不過近年40至50歲患者增幅顯著。建議婦女每月自我檢查乳房,再配合定期乳房超聲波或乳房造影檢查;若不幸患上乳癌,亦可及早發現,從而儘早接受治療。 | 前列腺檢查 透過前列腺抗原測試,可了解你是否患上前列腺癌等隱疾。據資料顯示,約每32人就有一人在75歲前患上前列腺癌7。前列腺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,早期並沒有明顯症狀,以致部分病人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,影響治療成效。及早診斷就能及早發現,以免延遲診治。 |
子宮頸細胞檢驗 (柏氏子宮頸抹片檢查) 子宮頸細胞檢驗可讓你及早發現子宮頸細胞有否出現異常 (如癌前病變),從而作出相應治療。因此,對於40歲以上高危一族來說,此檢驗可說是防患於未然。數據顯示,早期子宮頸癌的治癒率高達百分之九十,不過,早期子宮頸癌可能毫無症狀,所以定期進行子宮頸細胞檢驗是必須的。 | |
骨質密度檢查 骨質密度檢查可有效量度你的骨質密度值,從而有效評估你是否患上骨質疏鬆症。45歲以後,骨質逐漸流失,骨骼變得脆弱,容易引致骨折而增加傷殘的危機。據估計,香港現時約有50萬人患有骨質疏鬆症6,且數字不斷上升!骨質疏鬆症亳無徵兆,很多人在骨折時才發現患病,因此應及早進行骨質密度檢查。 |
分齡檢查:50+
踏入50歲,你可能已開始籌劃退休後的生活,盡享兒孫樂!你一定不想在此時疾病纏身,因此要每年進行身體檢查,加倍留意50歲後的各種高危疾病。以下是此階段應考慮進行的附加檢查:
大腸鏡檢查
大腸鏡檢查是診斷和預防大腸癌的最佳方法,透過檢查可發現大腸瘜肉,盡早切除以防演變為癌症。根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中心發表的「2013年十大癌症報告」,大腸癌的發病率排行第一而死忙率則排行第二 。50歲以後,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更會增加。然而,大腸癌卻是少數可透過檢查而及早治療,甚至及早預防的癌症。
痛風症檢查
痛風症可透過量度尿酸水平得知。年過50,患上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機會大增,而這些疾病亦間接令患上痛風症的機會增加。量度尿酸可及早知道患病的風險,從而加以注意和預防。
心臟耐力測試 (運動心電圖)
運動心電圖是檢查心臟在壓力下的健康狀況,是診斷心臟病的一種有效方法。由於50歲以上人士患心臟病的風險有增無減,在進行一般心電圖以外,可同時考慮進行運動心電圖以達致更佳的準確度。

家族病史

糖尿病
現時二型糖尿病約佔整體糖尿病個案的九成,不少研究已證實二型糖尿病與家族遺傳有一定關聯。如父母任何一方患糖尿病,其子女的患病機率高達四成。在香港,現時每十名港人就有一名患糖尿病。如你的直系親屬患有此病,你就屬於高危一族了。因此,定期檢查以確保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是十分重要的。
建議檢查項目:空腹血糖檢驗 (需要時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)

心臟病
雖然煙酒、不良飲食習慣等會引致心臟病,但醫學界仍不能排除遺傳的可能性。因此如你的直系親屬患有心臟病,就應定期進行檢查。
建議檢查項目:運動心電圖

乳癌
乳癌是其中一種遺傳性極高的癌症。在家族具有乳癌基因的人當中,每20名就有一名會遺傳這種基因,致使患上乳癌的風險大增。而遺傳了這種基因後,也有五成機會將此基因傳給你的下一代。因此,及早作定期檢查以了解乳房有否出現病變十分重要。研究顯示,早期乳癌的治癒率高達八成。
建議檢查項目:乳房超聲波 或 乳房造影圖

大腸癌
約5至10%的大腸癌個案屬遺傳性的,當中以「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綜合症」(HNPCC)最為常見,具有此基因者在70歲前的發病率高達80%。如你的家族患有大腸癌,就應按醫生的建議定期檢查結直腸。
建議檢查項目:大腸鏡檢查 (由於大腸癌屬基因遺傳的疾病,如直系家屬曾於50歲前患大腸癌,建議50歲前開始作定期的腸癌篩查。)

高血脂
別以為身型纖瘦、注意飲食就可避免高血脂症。此症具遺傳性,遺傳者往往年輕時血脂水平已很高,甚至可能患上心臟病。因此,凡有家族成員患有此症,就要及早定期驗膽固醇,以免後患無窮。
建議檢查項目:血脂肪
症狀及生活習慣

飲食欠均衡?欠缺運動?
打工仔為求快捷方便,往往隨意吃吃快餐就當一餐,快餐多肉少菜,加上一杯「甜入心」的飲品,的確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。平日工作忙碌,久坐不動,運動不足,令身體容易積聚脂肪和糖份,引致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膽固醇等問題。定期進行合適的檢查可了解身體狀況,及早糾正不良習慣。
建議檢查項目:血脂肪、血糖、身高體重比例指數分折(BMI)及腰圍量度

煙不離手?
吸煙可引致各種癌症、心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統疾病等,吸煙者患肺癌的機會比非吸煙者高出10倍。事實上,患肺癌的風險隨著吸煙份量而增加;吸煙指數大於30的人士患肺癌的機會是最高的。為免疾病潛藏而不自知,定期檢查肺部以及早發現問題十分關鍵。
什麼是「吸煙指數」?
1 = 每天吸煙一包 (20支煙) 達一年
30 = 每天吸煙一包 (20支煙) 達30年 /
每天吸煙兩包 (40支煙) 達15年
建議檢查項目:胸肺X光 / 肺活量測試 / 胸腔低量電腦掃描 (適合55歲以上及吸煙指數大於30的人士)

心絞痛
雖然胸口疼痛可能是肌肉疲勞所致,但也有可能是心絞痛 (心臟動脈收窄) 的徵兆,嚴重者可引發心臟病。心絞痛是十分普遍的,年過50者更為常見。患者通常會因運動或壓力誘發胸口疼痛,並同時會冒汗、感噁心等。如此重要的警號絕不能忽視。
建議檢查項目:運動心電圖

大便異常
如果你發現大便習慣改變,如間歇性便秘或腹瀉、大便幼如鉛筆等,甚至大便出血,就要多加留意了,這些都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。一些檢查可助你找出問題根源,如瘜肉或腫瘤,以及早根治及切除,可避免演變為大腸癌。
建議檢查項目:大便檢驗 (需要時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)
| FAQ
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,人們對自身及家人的健康也越來越關注。很多人都開養成定期做檢身計劃,預防疾病的好習慣了。好處有很多:1) 幫你走出亞健康人群:據統計,全世界目前的人群中,15%屬健康人,10%屬患病人群,而75%的人處於疾病的前緣,既亞健康人群。有70%以上年齡在28到45歲的青狀年,所以年輕不是保險柜,只有驗身計劃才是早期發現多種重要疾病的有效措施。2) 發現小毛病後的大隱患:主觀感覺沒有疾病並不可靠,沒有明顯的不舒服,不等於健康,許多疾病在初期乃至中間,可能沒有任何不適。正因如此,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主觀感覺,感覺只是一方面,重要的是通過驗身計劃及早發現疾病。3) 花小錢,省大錢:身體是一個動態系統,每天都在不停地發生著細微的化,可能體檢時體內確實尚無潛在疾病,但也可能已有疾病。人體的健康會隨著時間、年齡、生活習慣及工作壓力而改變,堅持定期體檢,目的就在於及時發現,治療疾病。
雖然有些人年年體檢,但仍然無法避免在體檢時,做出一些錯誤的做法。1) 忌體檢前貿然停藥:採血要求空腹,但對慢性病患者服藥應區別對待。特別是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,不可因體驗而干擾常規治療。2) 忌隨意捨棄檢查項目:體檢表內設定的檢查項目,既有反映身體健康狀況的基本項目,也包括一些折兌惡性疾病和常見疾病的特殊檢查項目。這些檢查對疾病的早期發現有特殊意義,若隨時捨棄,自然也就失去了診法了最佳時機,其效果不言而喻。3) 忌忽略重要病史陳述:病史,尤其是重要疾病病史,是體檢醫生判定受檢者健康現狀的重要參考依據,據此制定干預措施,對疾病的轉歸有極其重要的影響。4) 忌輕視體檢結論:體檢結論,是對受檢者健康狀況的概括和總結,是醫生根據各科體檢結果,經過綜合分析對受檢者開的健康處方,對糾正不良生活習慣,預防和治療疾病有這樣的指導意義。